高位嫁接合作办医的宁德实践

来源:闽东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4-30 10:49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4月24日,在宁德市医院手术室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常驻宁德的消化内科专家罗声政顺利完成一例十二指肠乳头巨大肿瘤切除的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这种“超级微创”手术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保留了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极大地保证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达到了“治愈疾病,恢复如初”的目的。“这个技术真的很有难度,以前我们就算有设备,也没有操作的技术。”宁德市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蒋承霖说。这是合作办医后,宁德市医院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帮助下实现诊疗技术的又一新突破。

  上海一院有实力、有资源、有人才,宁德有政策、有优势、有空间。合作办医半年来,高位嫁接医疗资源,极大提升了我市医疗卫生水平,直接惠及周边地区万千人民群众,对于加快我市医学学科发展、提升医教研水平、提高医疗技术能力、加快健康宁德建设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向上联到“顶”

  高位嫁接“厚家底”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全国建院最早的综合性百年老院之一,1992年率先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拥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9个,在开展对外卫生合作、基层医疗帮扶上经验丰富、成效卓著。

  作为“全省的新增长极”,近年来,宁德市一直致力于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2023年,宁德市将提升群众就医服务满意度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通过组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德医院”,把名医资源引进来,10名上海专家常驻我市,重点支持建设领域包括眼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肿瘤内科、耳鼻咽喉科、泌尿外科、甲乳外科、消化内科、心血管科等。上海一院宁德医院通过人才、技术、管理方面合作共建,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国内一流的诊疗服务,力促医疗质量提档升级、医疗资源扩容均衡、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实现我市医疗水平提升的“撑杆跳”。

  半年来,依托上海一院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强大的专家团队,宁德市医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等多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上海一院5个名医“师带徒”工作室落户宁德;闽东地区首个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建设稳步推进;组建甲乳肿瘤、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消化道肿瘤4个MDT团队;介入血管科推动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学科建设硕果累累,技术提升成效显著。

  向下沉到“底”

  激活诊疗“协作网”

  4月12日,上海一院的17名专家在宁德市医院东侨院区开展义诊活动,让闽东群众“近”享优质医疗服务。“这对我们来说太方便了。”蕉城区居民张女士说,她的丈夫9个月前患脑卒中,本打算去上海找专家医治,没想到赶上这次义诊,直接在“家门口”就得到权威医生的诊断,这既节省了往返的费用,又避免了让行走不便的丈夫舟车劳顿。

  以合作办医之“通”,疏群众看病就医之“堵”。为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上海一院8次派遣专家团队来宁进行义诊,并多次开展临床调研、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指导、门诊、两院合作研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宁德当地疾病谱、患者需求和医院实际情况。截至4月14日,10名常驻专家共开展门诊4826人次、查房479次、疑难病例讨论212次、讲座64场,开展手术332台次,共为宁德带来了30多项临床新技术,有15项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填补闽东地区医学空白,部分技术在福建省处于先进水平,助力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走上“快车道”。

  推动与上海一院深入合作的同时,我市在加强与国家级、省级高水平医院合作办医上持续发力。闽东医院与福建协和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与武汉协和医院建立对口帮扶;福鼎市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上海仁济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福安、霞浦、周宁、寿宁、古田、屏南等县级医院依托省对口帮扶项目,分别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立医院等5家省级医院建立帮扶协作。系列举措的背后,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舒心、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把惠民实事办实办好的决心。

  向内融到“深”

  服务产业大发展

  “在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意味着以创新为驱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宁德市医院党委书记陈子春说。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上海一院宁德医院聚焦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积极落实人才医疗保障工作,为各类人才在我市干事创业提供强力保障。

  走进上海一院宁德医院,专家诊疗、健康体检、专人陪诊等温馨服务,是我市设身处地为人才考虑,解决好人才医疗保障“后顾之忧”的贴心举措。同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的医疗服务,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快速、精准。

  从全天候“值班”的互联网医院,可以给医生当“助手”的手术机器人,线上诊断后配送到家的智慧药房,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的信息化效率,再到“住院无需陪,健康有人管,出院不失联”的全生命周期贴心守护……一幅幅智慧医疗场景落地的画面正扑面而来,科技的“新”力量正在助力我市医疗健康领域“智”造无限可能。 记者 张颖珍

网站编辑:李玲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