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应对疫情影响 消费市场稳定恢复----上半年宁德市消费品市场分析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2-07-27 15:5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顶住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本土疫情的冲击考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特别是一系列助企纾困、促消费政策措施的落地,消费市场信心逐步恢复,消费市场活力逐步回升,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呈现企稳恢复态势。

  一、总体情况 

  (一)抗疫助企成效显,消费增速超全省水平。二季度面临本土疫情来袭,全市上下齐参战,同心聚力抗疫情,仅用21天实现全域恢复低风险区。“福见商旅﹒畅享宁德”促消费专项行动实施,共发放639万元商贸消费券,120万元文旅消费券;汽车首期消费活动,安排185万元资金对550名消费者按不同的购车价格分档给予补贴;各地举办迎端午促消费券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带动下,进一步增强消费市场活力,激发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市场加快回暖。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42亿元,同比增长3.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各设区市第6位;与一季度相比,不仅扭转了增速低于全省0.4个百分点的局面,在全省位次也上升1位。

  (二)二季度消费逐月升,6月销售市场增速转正。受“0409疫情”影响,4月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比3月增幅回落8.4个百分点;5月疫情得到控制,消费市场有所恢复,同比下降1.0%,降幅比4月收窄0.9个百分点;6月在促消费政策助力下,同比增长2.7%,实现由负转正,增幅比4月和5月分别提高4.6和3.7个百分点。

  (三)疫情冲击影响大,四行业增幅比一季度均有回落。分行业看,上半年四行业增幅呈现“三增一降”态势,但与一季度相比,增幅均有所回落。其中,“三增”: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2%,增幅较一季度回落14.7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增长6.1%,较一季度回落0.5个点;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6%,较一季度回落1.6个点。“一降”: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3.0%,较一季度回落17.5个百分点。

  (四)中心城区占比高,多数县域消费增速高于全市。从上半年各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看,周宁县(6.3%)、霞浦县(5.8%)、寿宁县(5.4%)、古田县(5.3%)、屏南县(5.3%)、福安市(4.9%)、柘荣县(4.7%)等七个县(市)增速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仅蕉城区(3.1%)、福鼎市(-0.9%)等两县(区、市)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3和4.3个百分点。其中,蕉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比重高达17.7%,“0409疫情”得到控制后,恢复步伐加快,6月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增幅比4月和5月分别提高19.0和9.7个百分点。

  二、主要亮点 

  (一)民生商品消费保持增长。疫情期间,各地零售商超经营稳定有序,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全市基本民生类商品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限上单位粮油食品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6.2%,分别较去年同期和一季度提高12.6、3.9个百分点,其中蔬菜类增长30.1%、粮油类增长40.9%、水产品类增长41.5%,远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平均水平,今年以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与防疫相关的口罩、消毒液、酒精等商品销售较好,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9.6%,较一季度加快7.2个百分点,其中西药类增长17.9%,中草药及中成药类增长22.1%。

  (二)出行类商品增长贡献突出。上半年,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高达42.5%的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3%、2.1%,两类商品共同拉动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5.9个百分点,对限额以上零售额贡献率达52.7%,对全市消费品市场恢复贡献突出。其中,汽车零售受疫情影响,4月当月大幅下降70.4%,造成1-4月和1-5月零售额增速处于下降区间。进入6月,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以及汽车购置税减半、发放购车补贴等政策利好带动,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当月实现35.4%的快速增长,带动上半年零售额实现正增长,增幅比1-4月和1-5月分别提高7.6和6.5个百分点。

  (三)新消费业态快速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3.15亿元,同比增长39.0%,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平均水平27.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31.4个百分点;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19.0%,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零售业中无店铺零售额同比增长37.1%,比上年同期提高30.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有店铺零售业态22.4个百分点。

  (四)绿色环保产品和智能化商品消费较热。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11.3%、16.7%,分别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300.1、5.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类商品分别增长29.6%、42.7%,分别高于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18.4、31.5个百分点。以上四类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零售额的7.0%,对限额以上零售额贡献率为20.5%。

  三、需关注的问题 

  (一)疫情对消费市场影响突出。上半年四个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增速均呈不同程度回落态势,其中,二季度增速明显减缓。批发业因我市大宗商品主要业务在上海、广州,受疫情影响,客户无法提货,销售受阻,导致批发业增速下降明显,二季度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13.3%,较一季度回落41.8个百分点;二季度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22.3%,餐饮业同比下降20.2%,分别比一季度回落42.5、26.0个百分点;零售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但二季度增速仍比一季度回落5.5个百分点。

  二)升级改善类商品销售整体不景气。上半年,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居住相关商品销售走低,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29.9%和30.4%;改善型商品消费意愿降低,服装鞋帽针纺品类、饮料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17.8%、19.7%和34.5%。

  (三)居民消费意愿有下降倾向。国内疫情尚未完全解除,本土疫情反复冲击影响,消费者对外出消费仍存有健康安全顾虑,消费行为趋于保守,主要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非刚性消费需求下降,储蓄意愿上升。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59元,同比增长5.5%,增速大幅低于同期经济增长率,也比一季度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预期的下降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信心。6月末全市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3.2%,高于居民收入增幅7.7个百分点。

  四、几点建议 

  (一)做好疫情防控,保持市场基本面稳定。疫情是影响当前我市消费市场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变量。蕉城“0409疫情”后又发生霞浦“0703疫情”,同时外部输入的压力仍较大,不仅要防内地输入,更要防海上输入。为此,要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扁平指挥、并联处置、专班攻坚、精细服务、党建引领,全力抓好疫情防控。

  (二)加快政策落实,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商贸企业在我市落户。二是积极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住宿餐饮企业,延长减税降费期限,增强稳岗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周转优惠条件。三是支持开展多元促消费活动,鼓励消费模式创新,鼓励发展夜经济、宅经济、后车厢经济、网红经济等,培育挖掘消费新热点。

  (三)稳定居民增收,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稳定的收入是消费的前提。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完善就业补贴政策,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增长机制,从总体上提升居民收入,进而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