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宁德市农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来源:宁德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 2022-07-27 16:19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5.02亿元,增长5.6%(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一、主要运行情况

  从分业看,农业产值67.02亿元,同比增长5.0%;林业产值12.39亿元,增长3.3%;畜牧业产值17.77亿元,增长18.3%;渔业产值181.33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6.51亿元,增长6.3%。在全市种植业生产较快增长,生猪产能持续回升、渔业生产逐步恢复的支撑下,农林牧渔产值呈现全面增长良好态势。

2022年上半年宁德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分行业比较表

 

现价(亿元) 

可比增幅(%) 

贡献率 

拉动点数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85.02

5.6

农业产值

67.02

5.0

21.1

1.18

林业产值

12.39

3.3

2.8

0.16

牧业产值

17.77

18.3

27.0

1.51

渔业产值

181.33

4.3

46.4

2.60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

6.51

6.3

2.6

0.15

  (一)种植业生产稳中有增 

  一是上半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3.39万亩,同比增长2.6%;蔬菜产量36.08万吨,同比增长4.0%;实现蔬菜产值10.39亿元,同比增长5.9%,全市平均亩产比上年提高12公斤。其中,甘蓝类产量增长18.8%、叶菜类产量增长6.1%、白菜类产量增长5.6%、菜用豆类产量增长4.1%、其它蔬菜类产量增长5.3%。茄果类和葱蒜类菜用豆类产量分别下降13.0%和1.0%。

  二是上半年全市食用菌(干鲜混合)总产量7.84万吨,同比增长6.8%,较上年同期提升了7.7个百分点;食用菌产值24.97亿元,同比增长8.7%。从分品种看,白木耳产量1.51万吨,增长14.2%;香菇产量0.91万吨,增长3.6%;平菇产量0.46万吨,增长4.4%;金针菇0.39万吨,增长2.8%;猴头菇0.24万吨,增长15.8%;茶树菇产量0.84万吨,下降3.6%;蘑菇产量0.72万吨,下降3.2%;黑木耳产量0.14万吨,下降6.1%。受市场价格和需求的影响,工厂化生产的海鲜菇、鹿茸菇大幅增长,以海鲜菇和鹿茸菇为主的其它食用菌2.19万吨,同比增长15.1%。

  三是上半年全市毛茶产量55341吨,同比增长6.3%;茶叶产值达21.03亿元,同比增长14.5%。茶叶结构调整明显,白茶迅猛发展、红茶增长较快、绿茶呈下降趋势。其中,白茶产量23453吨,增长13.5%,白茶拉动茶叶产量增长5.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85.2%;红茶产量10954吨, 增长10.1%;绿茶产量20030吨,下降 2.8%。

  四是上半年全市园林水果产量7.86万吨,增长3.4%。其中桃产量3.26万吨,增长4.6%;李产量1.26万吨,增长3.3%;枇杷产量1.24万吨,增长3.3%;杨梅产量2.13万吨,增长2.1%。

  五是上半年全市花卉播种面积1.05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16.0%。其中鲜切产量2310万枝,增长11.8%;盆景园艺产量800万盆,增长6.0%;盆栽花产量123万盆,下降23.0%。上半年全市药材面积6694亩,增长4.9%;药材产量1052吨,增长3.8%。

  (二)林业经济运行平稳 

  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5.26万亩,完成任务16.9 万亩的90.3 %;完成育苗面积2745亩,同比增长6.4%。全市木材采运量57.6万立方米,增长6.4%;竹材采运总量增长4.7%,其中毛竹产量1851万根,下降5.0 %;篙竹产量614万根,增长2.2%;小竹材2.96万吨,增长5.5%。主要林产品竹笋干产量1.06万吨,增长7.7%;茅草产量39.93万吨,下降3.7%,呈逐年下降趋势。

  (三)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 

  一是生猪出栏大幅增长。二季度以来受疫情、国家收储等因素影响全国生猪价格持续震荡上行,期间最大涨幅超过40%,至6月中旬宁德市生猪价格保持在18元/公斤左右,生猪养殖企业出栏的节奏加快。1-6月生猪出栏62.41万头,同比增长32.5 %。全市肉类总产量5.65万吨,增长24.1%,其中猪肉产量4.94万吨,增长30.3%。生猪同比出栏大幅上涨的原因有,一是大中型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二是今年5月,福安市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全市关闭猪场228户,福安市生猪出栏同比增长26.9%。三是二季度猪肉价格有所回升及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我市散户出栏量增加。

  二是活家禽和草食性动物出栏小幅下降。上半年,全市家禽存栏436.83万只,同比增长3.1%;家禽出栏428.28万只,同比下降5.5%。禽肉产量0.58万吨,下降4.6%,禽蛋产量1.22万吨,增长7.0%。上半年牛存栏1.03万头,增长3.5%;牛出栏0.26万头,增长1.8%。羊存栏6.95万头,下降7.2%;羊出栏4.9万头,下降5.7%。奶产量3373吨,增长2.5%。活家禽出栏下降主要为保护溪流域水源地,政府对多处违建进行整治清理,造成家禽饲养量减少。

  (四)水产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64.67万吨,同比增长4.3%。实现渔业产值181.33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15.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2.13万吨,增长4.8%;淡水产品产量2.54万吨,下降6.1%。主要品种,大黄鱼产量9.14万吨,增长10.8%;海参产量3.54万吨,增长49.4%;牡蛎11.79万吨,增长6.1%;江篱产量5.91万吨,增长42.4%;海带产量16.86万吨,下降1.4%。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同时,要紧盯夏播夏收生产,全力抓好粮食、生猪、蔬菜、水产等主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稳住农业基本盘。稳定蔬菜面积,发展设施生产,实现稳定供应;大力发展城郊叶类蔬菜。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构建科学合理生产格局。

  (二)关注生猪补栏情况。二季度末,生猪存栏74.53万头,同比下降1.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7.46万头,同比下降5.7%。生猪存栏总体有所下跌的原因主要市受近期我市开展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的影响,5月份屏南县、福安市、福鼎市等5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关闭清栏,霞浦县长春、柏洋、北壁、崇儒4个乡镇的中小型养殖户被拆除。三季度要关注补栏情况,以免影响三、四季度牧业生产。